close
人的改變有時候蠻不可思議的,無法預期什麼時候發生,也無法預期會朝哪個方向改變。

從小就是那種房間非常髒亂的人,跟妹妹共用一間房間的時候,常常是她的那半邊井井有條,我這半邊一片混亂。後來房間分開了,我的房間仍然保持一貫的混沌。還記得小學的時候,有一次同學來我家,看到我的房間實在忍受不了,「渟渟,我來幫妳整理房間啦!」,結果翻開桌面上雜亂的書本、講義,嚇然出現一隻蟑螂乾屍…… =_= 媽媽最常掛在嘴邊的一句話,也是「渟,整理一下房間。」而我也總是把它當成耳邊風,因為我壓根兒不覺得這樣對我帶來什麼不便。

這種情況一直持續到大學還是沒什麼改善(當然,偶爾會稍稍整理一下,讓地板可以重見光明),直到考完研究所……為了要考研究所,我的房間已經n個月沒有整理,東西一層堆一層,於是我花了二個禮拜的時間,一天整理一些些,總共丟出了不下二十包的垃圾,房間煥然一新。現在我已經變成那種房間稍微亂一些就受不了,即使正事還沒做完,也得把房間稍加整頓才會覺得心滿意足的人。房間亂的時候,我甚至會睡不好覺,因為覺得混壓的房間給人壓迫感,而且混亂的環境讓我覺得呼吸困難。

後來想想,之所以會有這麼大的改變,是因為我以前是那種對環境的敏感度非常低的人,環境如何,根本不會影響我。另一方面,我也是生活非常散漫的人,我常常搞不清楚何時該註冊,何時開學,何時該完成哪一項作業,生活都已經一片混亂了,還去管到房間怎麼樣嗎?個性改變,是我對生活環境態度改變的原因,但個性的改變卻是無因可循的。

小時候的我,也是非常不注重打扮的人,一方面神經很大條,一方面被社會洗腦:外表不重要,我也就覺得不必去理會那種東西。但隨著對自己的了解愈來愈深,我才知道,外表怎麼會不重要?外表重要得很。姑且不論其他人對外表的看法如何,至少我就喜歡美麗的事物,喜歡帥哥,喜歡美女,喜歡裝扮得宜的東西,既然本性如此,何必一再的欺瞞自己說不在乎外表呢?

我以前也總覺得,人唸書就是為了當科學家,作學術研究是非常偉大的,因為從小老師就告訴我們,唸書不應該有什麼目的,應該為了喜歡而唸,學生應該喜歡唸書。於是我傻呼呼的告訴自己:「對ㄚ,作人怎麼可以那麼勢利,你應該要喜歡知識本身。」但我後來才發覺,我其實不喜歡那些純粹學理的東西,我喜歡可以學以致用,我喜歡實用的東西,如果這些東西讓我看不出它能做什麼,或它能做的事對我來說沒用,我會不斷的質疑:「我學這些東西幹嘛?」

當然,會有這些想法不全是社會與老師的影響,也不見得是以前太笨,生活在現代,能接收到的資訊是多元的,除了這樣的資訊之外,我一定也接收過相對的資訊,可是我以前選擇了相信這樣的資訊。所以這樣的改變,除了說是個性改變之外,還能說什麼呢?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ting0308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