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幾天接收了不少別人的負面情緒,義工團體也會有這種狀況,真是大出乎我意料之外,武陵很美,讓人心情開闊,但是只要有人的地方,似乎就多少會有些烏煙瘴氣。我一直以為願意付出心血時間做義工的人,都是真的想要為了該領域盡一份心力,大家為了同樣的目標而努力,應該比其他的朋友要來得更臭氣相投一些,而且義工又不像工作場所競爭激烈(有啥好競爭的?),應該是一團和氣呀。但或許牽涉到每個人做義工的動機不同,再加上一些些的好勝心,與一些些的不體諒,一些些的不包容,不滿的情緒於是逐漸累積。

說得很模糊,因為我不想說清楚,anyway,我只想單純的做個義工,我只希望在做的當下我是快樂的,希望我的付出是有價值的,別人的不滿,別人的情緒,只要別扯到我身上,我就當沒看到吧。

這幾天也聽到別人對荒野的批評,荒野的朋友有時會提起環保團體因為選擇了不同的道路與做法,常會互相批評與互不諒解,聽到的當時不太能感受它的真實性,也覺得有點難理解,各個環保團體的立場應該比起跟社會上的其他人接近多了吧,夥伴已經夠少,何苦互相對立?這回在武陵倒是給我遇到了。

對方初見我頭上的荒野帽子就多所諷刺,我一開始以為只是她表達幽默感的一種方式,倒也不以為意,不過後來才發現原來她對荒野積怨已深。我不知道她到底為什麼這麼不滿,不過其中幾個原因是她認為荒野並不是真的在做生態旅遊(不過……荒野成立的目的本來就不是在做生態旅遊啊,舉辦活動只是環境教育的方法之一),她十分強調「在地化」,認為荒野不論是在做生態旅遊或保育都沒有與在地連結,也提到荒野某些解說員在進行解說的時候沒有很注意的控制摘取解說素材。

關於生態旅遊在地化,我沒什麼意見,一方面我對生態旅遊並不那麼了解,另一方面我也並不知道很了解荒野的每一個分會在舉辦活動的時候與當地的產業結合到什麼樣的程度,對某些人來說,那樣的程度或許還不夠。

關於在地化的保育,荒野的確在推動某一些保育活動時缺乏足夠的在地人參與,但是第一,保育有很多層級,除了直接在地方抗爭協調,中央機關也需要有人參與,用沒有在地人參與就全面否定荒野的付出,我覺得有失偏頗,第二,要說在地化的保育,荒野有很多分會也在努力,新竹分會跟台南分會都有做得不錯的成功案例,只是或許她並不了解吧。

至於解說素材,我倒覺得荒野這幾年已經進步很多,以前我對荒野的這個部份的確有些不滿,不過最近我看到愈來愈多人非常謹慎的使用解說素材,避免過度摘採,每個團體裏的每個人解說風格都有很大的差異,有人在意這些事,有人不在意,我也認為每個團體都應該在這方面約束自己的解說員,但如果只用單一案例就打翻一船人,是很不公平的。

比較令人不滿的是,第一,她就像很多之前我遇過的人一樣(在吃素的那幾年,有超多人愛跟我辯論吃素的問題 -_-),並沒有很想要聽別人的回應,發言只是為了發洩,第二,她認為自己已經對荒野有透徹的了解,但是真的那麼了解嗎?第三,用幾個看到的例子就推翻所有荒野人的努力,實在讓身為荒野一份子的我感到很心涼哩。

當然,有批評才有進步,了解別人怎麼想的,以後在碰到這些事情的時候會更注意一些。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ting0308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