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很長,而且有許多篇,因為這是他們為了花蓮掙扎努力的痕跡,黃雍熙是花蓮人,廖惠慶是他太太,他們為了家鄉淨土已經奔走多年,好幾度放下繁忙事業回台協調,不過到目前仍然在拉鋸。李偉文則是荒野保護協會的理事長。

看到這些事情真令人恨得牙癢癢,對某些人來說建設就是動土,至於怎麼做,不重要。只要有工程,民眾看了高興,覺得有政績,主事的官員跟包商荷包飽飽,也很高興,不高興的,只有在意環境的傻子。

李偉文的網站
野榕客棧 http://banyan.sow.org.tw/

更多李偉文的文章
weiwen · 荒野--李偉文


文章之一

看不到海,台灣如何成為海洋民族?(9410之18)
──看見海洋系列之3
by 李偉文 2005.10.20

  寫下這個標題,心情非常沈重。

  前天(10月18日)邀請了中研院的鄭明修老師(珊瑚礁學會理事長及澎湖共生藻協會理事長)到荒野來幫義工幹都及秘書處工作伙伴上課,從下午六點多一直到晚上十一點多才放鄭老師回家。從鄭老師數百張實景的相片中,看到全台灣的沿岸,沿海及離島的破壞現況,整個晚上,一直到現在,心情都非常沈重。

  半夜回到家裏,又收到雍熙惠慶傳來的相片與求救信(後面附上),我實在不知該如何回應他們。看見海洋這個系列的文章,原本是希望記錄荒野保護協會對於海洋保育的看法與努力,多年來我一直告訴自己要樂觀,我也一直要求自己要保持積極的正面態度,但是,我愈來愈覺得這好難!

  92年6月,行政院國家永續會在歷經過十多次分組會議的討論,訂下了共有62項的台灣永續發展指標,其中關於自然資源這一大類,有一項「天然海岸的比率」,也就是指天然海岸愈多,代表環境愈永續,因此,政府在93年、94年,共編列了七千二百萬元,選定五個地方,將消波塊與堤防打掉,恢復成天然海岸,可是同樣的寶鳥台灣,有些地方在將消波塊移走,有些地方卻又不斷地丟!

  對於花蓮水璉海灘這個危機,先後也寫了幾篇文章,也接獲許多朋友的回應與建議。這段時間裏,我們有許多義工向公司請假,自掏腰包搭飛機坐火車,跑了好多趟花蓮,與當地民眾溝通,參與公聽會,在台北我們也拜訪了很多次經建會與公共工程委員會,一切我們覺得可以使得上力的地方,覺得也許會有用的方式,都試了,可是如今看來結果似乎還是離我們的理想很遙遠!

  每次看到荒野鄉土關懷小組的伙伴神情,都很不忍心。我也不知該向辛苦奔波,滿懷期盼的伙伴們說些什麼,十年了,像水璉這樣的議題不知道發生過多少次了!

  好多好多次,我也很生氣想罵人,當我們看到太多太多不公不義,看到太多太多荒謬又離譜的「所謂建設」時,那種難過、氣憤,實在很難形容。這麼多年來,我們之所以忍著不罵人,是因為僅存的一點理智(尚未被悲傷憤怒淹沒掉的一絲理智)告訴我們:「罵人沒有用,很多議題罵人不只於事無補,通常結果還會更糟糕!」

  可是我相信人心也是肉做的,我們知道伙伴們必須帶著笑臉,必須委屈求全、必須面對內外的夾攻、(對外官方嫌我們增加麻煩,地方恨我們擋人財路,內部不瞭解的同志會責怪我們太軟弱太不堅持原則,對貪官污吏太仁慈了……)我知道這些伙伴真是很難為。

  常常會懷疑,我們是否如同唐吉訶德般,始終和幻影在作戰?

  可是經驗告訴我們,肯接見我們的官員、肯聽我們說話、肯露面的「既得利益者」都已經算是關心而且比較有良知的了,真正有問題的關鍵人物,往往是我們見不到的。

  台灣是個島,但是台灣的子民看不到海。

  西海岸有數十個濱海工業區,再加上沿海岸的濱海快速道路,為了保護公路,高高的堤防阻擋了我們看海的視野。東海岸崇山峻嶺直浸海岸,只剩極少數地方人可以到達的海灘,不是丟了消波塊就是蓋堤防。

  生長在海島上卻看不到海,這不是作家編寫出來的荒謬劇,而是二千三百萬同胞真實的遭遇。

  當我們失去了台灣所有的海岸線,我們怎麼說台灣是個海洋民族呢?


文章之二

水璉的信2
by黃雍熙 廖惠慶 94/10/10

各位關心台灣環境的朋友您好:

今年七月底海棠將水璉村出海口靠近海灘的建物損毀,因而第九河川局計劃做水泥堤防,並有民眾堅持用消波塊,海巡署則須修復哨所,漁業局也需要做漁民的漁具整理場及絞車坡道等。(目前設計前坡坡度比為1:3.5,非但覆蓋 整個水璉溪出海口,本來要回家的礫石再也回不來了!)

當地部分民眾認為原先的生態工法經不起風浪,堅持要傳統的水泥堤防消波塊等,但同時有另一派民眾認為消波塊水泥會破壞生態景觀,影響當地正在發展的生態旅遊。當年不計其數的朋友都為反 花東火力發電廠出過力,各位還記得水璉海灘遺世獨立之美嗎?它是最後一片自然海灘,麗質天生,令人流連忘返,也是凈土中最後的淨土!

我們的社會習慣用防護圍堵的工程思考來解決問題,但這很明顯是建築物處於一個不利位置而導致的結果。原來海灘比現在寬,以目前海灘寬度就地修復後,建築物比以前還危險。由附圖可看出鋼筋水泥都擋不住風浪的威力,因此而反對生態工法說不過去,在此距離下,任何工法都擋不住,即使在原地重做,下次有同樣威力或更大的風浪來襲,照樣損毀。這類事件在台灣是年年重複演出。

一勞永逸的辦法是所有人工構造物都退到安全的地方,(此處無居民,土地亦是公有地) ,經費可能只要重做防護工程的一小部分即可。生態工法的精髓就是我們能夠體認天然條件的限制,與大自然保持充分的緩衝空間,什麼都不用做就已經是最安全的工法。

若是有哪個上級單位可把這三個相關單位的計畫與經費協調整合,用這一勞永逸的方式處理,豈不是美事一樁,也是一個教導民眾的絕佳機會。

這些年關心海岸環境的大家不知參加過多少研討會?海岸法至今雖遲未通過,我們仍是要加緊保護面臨威脅的海岸!最近龍王颱風使順安以北之新城海堤潰決,卡翠納的狂暴也使世人覺悟人不勝天,該屬於大自然的就還給大自然,將人造結構物撤退,才能真正”保護人民生命財產安全”。再者,先知先覺的有識者、領導者若多用心溝通,既可教育民眾新觀念,又能為後代子孫保住僅存的天然資產。

去年夏天雍熙和我特地去法國尼斯一睹蔚藍海岸的風采,陷在兩線道未拓寬、人山人海的車陣中,我們仍高興驕傲地覺得水璉五花十色的礫灘比尼斯海岸(也是礫灘)更迷人美麗!如果大家一起完成不可能的任務為水璉之美請命,揚棄耗鉅資卻低效的海岸防災策略(混凝土消波塊)而採舉世公認的撤退良方(請見附註),這樣在海岸生態工法史上跨了一大步成為台灣第一個典範,雖艱辛但意義非凡。10/13河川局修復堤防說明會之後就要發包動工,懇請各位提供建議 (偉文附注: 其實我们需要的不只是建議,而是行動的協助) 幫助我們為這新夢想催生,完成不可能的任務!

祝好

荒野保護協會 鄉土關懷小組召集人
黃雍熙 廖惠慶(0952-985-886) 敬上

附註:見”水環境經營”一書,成大水利工程系許時雄教授編著,2005年九月初版


文章之三

要將傳統「人定勝天,工程萬能」的觀念,轉變為「順應自然學習自然」
全球氣候變遷下的治山防洪新思維(9410之10)
──永續發展系列之22
by 李偉文2005.10.11

  最近這幾年,全世界各國都逐漸感受到因為全球暖化所導致的全球氣候變遷──氣候變得更為暴烈,不管是風力或雨量,在世界各地都屢屢打破當地有史以來的記錄:「百年來最大雨量……百年來最大災難……」似乎年年在報端出現。

  面對愈來愈不可測的變化,我們過去習慣的治山防洪概念,大概也要改變了!

  上周在行政院公共工程委員會舉行的生態工法諮詢小組第十三次會議,官方的檢討中,曾經這麼報告:「要將傳統「人定勝天,工程萬能」的觀念,轉變為「順應自然學習自然」,對傳統工程觀點而言,生態工法可說是一種新思維,一種「心態」工法……」

  我們很高興工程單位有這樣的反省。

  我們也認為,最好的工法,就是不要有工法,不要期望以人為的設施來對抗愈來愈暴烈且不可測的氣候,要順應自然,該歸還給大自然的,人就謙虛地離開,留下人與自然互動親近的緩衝區。

  最近花蓮水璉海邊的所謂「復建工程」,是我們觀察的一個很好的指標。

  這些年在台灣各地,看了太多太多令人痛心的例子,許多動輒上千萬上億元,強用水泥所堆出來的治山防洪建設,大多數抵擋不了大自然的威力,必須一次又一次花大筆納稅人的錢來重蓋,通常所保護的建築或民宅,只是少少的幾棟。有時候很感慨,只要花小錢把那幾戶人家或幾個可以替代的建築設施,往後挪一點,就完全不必施作那些「花大錢、破壞自然,又沒有效果」的堤防或攔沙壩。

  我們可以確定,未來的颱風或雨量,山洪土石流只會愈來愈大,我們絕對無法以人為的力量來對抗大自然,不適合住人的地方就還給大自然,可以不施工,才是最好的生態工法。


文章之四

不敵海浪的新城海堤

各位:這是順安往北的新城海堤,龍王過後,堤防潰堤,水泥塊被浪捲走。

我擔心水璉的海防哨所等建物即使建起了堤防、放了水泥塊,也難逃一樣的命運。

況且海防哨所已緊鄰高潮線,下面並曾遭掏空,地面與砂灘面高差亦達 4公尺,面對海岸線持續後退,即使蓋了海堤,有用嗎?唯有把海防哨所往後搬遷,才是長久之計吧。


文章之五

主旨:奉示瞭解花蓮縣壽豐鄉水璉海岸因海棠颱風造成災害情形一案,檢附相關資料,呈請 核閱。

說明:

一、依據:.........8月17日接獲荒野保護協會環境策略委員會召集人黃雍熙先生及鄉土關懷小組召集人廖惠慶夫婦陳情函,.....

二、陳情人陳情重點

水璉海岸於7月18日海棠颱風後,海巡署安檢所建物受損,漁民膠筏出入便道、漁具整理場及絞車機房等亦均毀壞,地方人士一部分支持河川局興築水泥堤防以為保護;一部分基於生態考量而反對。陳情人則認為一勞永逸的辦法是將所有人工構造物,都退到安全的地方.......

三、水璉海岸現場勘查......

(一)水璉村概述

由花蓮市過花蓮大橋沿台11線省道南下,經海洋公園、鹽寮和南寺、橄仔樹腳船澳,約23.5公里處即為水璉村,屬花蓮縣壽豐鄉東臨太平洋村落,面積47平方公里,目前共 400戶 1,221人(阿美族原住民過半)。居民多從事農業及季節性近海捕魚( 4~6月飛魚季),膠筏約20餘艘(平時多閒置)。

(二)水璉海岸受災及復建情形

水璉海岸(台11線東側約 800公尺)於 94/7/18海棠颱風侵襲之後,海防哨所及漁民整理補網場所、絞車房、公廁等,因地基遭海水掏空或嚴重傾斜或岌岌可危;前往沙灘便道亦毀於巨浪之下。花蓮縣農業局動用四部怪手,將地基嚴重流失致建築物傾斜的漁具整理場及絞車機房等地基予以回填(颱風後留在岸邊的水泥塊,擊成小塊狀,作為基地回填的材料);漁民膠筏出入便道亦經修復,得以出海捕漁。.........

(四)水璉海岸現場勘查結果

 1、「水璉海岸」位處「水璉、牛山、磯崎間海岸」地帶,屬「花東沿海保護區」(民國73年由行政院公告劃定)之「自然保護區」,青翠的山巒、特殊的地形、柔軟的沙灘與五顏六色的鵝卵石,行走其間,擁抱壯闊大海,令人流連忘返。

 2、從水璉海岸南伸到牛山,約 3公里,未見海堤、亦無消波塊,為東海岸碩果僅存美麗海灣。民國86年威京集團欲在牛山設立花東火力發電廠,村民有贊成、有反對,面臨極大挑戰,最後村民堅持保護環境,終於逼退了開發案,保留住原始淨土。水璉村村民和環保人士,為保護環境所做的努力,值得喝采與鼓勵。

 3、水璉海岸在海棠颱風影響下,造成嚴重侵蝕,海岸退縮得非常嚴重,於是漁民紛紛覺得需要保護工。惟經仔細觀察,海岸退縮恐與水璉北方鹽寮橄仔樹腳船澳之興建,所產生凸堤效應有關。由於漂砂方向係由北向南,砂源淤積船澳北邊,致無法供應南側,更無法供應較南面之水璉海岸。

 4、水璉海岸災後現場,海防哨所等建物已緊鄰高潮線,並曾遭掏空,地面與砂灘面高差亦達 4公尺,面對海岸線持續後退之可能,該等建物若在未來面對類似海棠颱風威力之強颱,將傷害更大。而預定堤外坡面,若再遇類此災害,整個坡面亦將陷入水中,甚至遭到摧毀。因此,計畫堤線緊沿現有建物包覆,只是急就章,絕非長久之計。

 5、現有海防哨所等建物前方約 100公尺為廢耕地,附近無居民,各該建物有足夠空間可以後退,則留給海水更寬廣空間,大可不必與大自然爭地。

四、結論

(一)為保護海防安檢所及漁民安全,免受海浪侵襲之苦,水璉村當地漁民建請政府興建海堤之呼聲確有其不得不的理由,短期內興建海堤,即可收防浪防潮之效果。但因堤前波浪反射,造成堤前沖刷,往往會因海堤的興建,使原有的海灘因而消失;且計畫堤線緊沿現有建物,只能治標,可能再度造成災害。衡酌現場環境,陳情人建請將所有人工構造物,都退到安全的地方的說法,讓海岸回歸自然平衡,不失為治本之道(至於涉及土地徵收事宜再依規定辦理)。

(二)「水璉海岸」既為行政院公告劃定之「自然保護區」,則範圍內禁止任何改變現有生態特色及自然景觀之行為,具體言之,「非經依法核准,不得改變原有地形地貌」,且「除必要之安全設施外,禁止其他建設行為」。

(三)鑒於民國86年村民為保留住原始淨土,而逼退了花東火力發電廠開發案,而今,只要將所有人工構造物,都退到安全的地方,仍能在更有利於漁民利益的前提下,擁有美麗海灣,相信透過溝通協調,一定能為漁民所接受。

(四)建請...暫停海堤興建計畫之規劃,針對近數年來海岸地形變化及浪潮衝擊情形,詳為評估,若非興建海堤無法保障安全,則海堤「堤線最適位置」是否可以後退到何處?「混凝土構造物」是否可以「長緩坡土堤」取代,甚至提供民眾親水空間?均請詳為說明後,再儘速依行政程序報核。如此,在兼顧安全、景觀及生態保育的原則下,似為水璉海岸防護之最佳方案。


文章之六

......不管是寫E-mail或打電話給花蓮當地各級機關或媒體,只會花你幾分鐘時間,但是你的行動,絕對會是關鍵的影響力。........

花蓮海邊有事,請大家幫忙(9408之11)
──荒野守護系列之4
by 李偉文2005.8.18

  台灣的天然海岸已經不多,所謂「台灣堡島」,在大沒注意下,泥給圍起來(東海岸是消波塊,西海岸是堤防),變成水泥堡壘。1

  很難得的,花蓮還保有非常數的美麗天然海灣,其中,水璉海岸是令人難忘的美麗地方。

  可是,最近,這個地方即將消失了,將被糊上水泥堤防及下醜陋難以親近的消波塊。我們正在努力,可是我擔心在所謂地方建設由地方決定的所謂「在地正義」或「地方自治」之下,沒有許許多多民眾的聲援,很容易被地方主政者以「保護國土」「保護民眾身家安全」的大帽子之下,而變成水泥海岸。

  對你而言,只是舉手之勞,不管是寫E-mail或打電話給花蓮當地各級機關或媒體,只會花你幾分鐘時間,但是你的行動,絕對會是關鍵的影響力。(選舉快到了,地方主政者在這個時候,會特別注意民眾的聲音的)。

以下附上荒野伙伴的求救信給你參考。

請大家幫忙。謝謝你。


文章六附件

黃雍熙所寫8/15-2005

又要在百忙之中打攪您一件小事。

花蓮縣壽豐鄉水漣村出海口在海棠颱風時有建築物損毀,關鍵是這些人工構造物太接近海灘。

目前河川局計畫做水泥堤防,並有民眾堅持要用消波塊。海巡署則須修復哨所,漁業局也需要做漁民的漁具整理場及絞車坡道等。

當地部分民眾認為原先的生態工法經不起風浪,堅持要傳統的水泥堤防消波塊等,但同時有另一派民眾認為消波塊水泥會破壞生態景觀,影響當地正在發展的生態旅遊。

我們的社會習慣用硬梆梆的工程思考來解決問題,但這很明顯是建築物處於一個不利位置而導致的結果。原來海灘比現在寬,以目前海灘寬度就地修復後,建築物比以前還危險。由附圖可看出鋼筋水泥都擋不住風浪的威力,因此而反對生態工法說不過去,在此距離下,任何工法都擋不住,即使在原地重做,下次有同樣威力或更大的風浪來襲,照樣損毀。這類事件在台灣是年年重複演出。

一勞永逸的辦法是所有人工構造物都退到安全的地方,(此處無居民,土地亦是公有地) ,經費可能只要重做防護工程的一小部分即可。生態工法的精髓就是我們能夠體認天然條件的限制,與大自然保持充分的緩衝空間,什麼都不用做就已經是最安全的工法。

目前最需要做的是把破損的混凝土鋼筋碎塊移走,以免民眾受傷。

若是有哪個上級單位可把這三個相關單位的計畫與經費協調整合,用這一勞永逸的方式處理,豈不是美事一樁,也是一個教導民眾的絕佳機會。


惠慶所寫 94.8.15

很冒昧再度寫信向您求助!

在東海岸有一處美麗的水漣海岸是和七星潭一樣全國唯一的沒有用水泥做成堤防的自然海岸(僅用大塊石) ,這個自然保護區在86~87年之間因為威京和國民黨政府(經濟部)(縣政府)聯手而差點被火力發電廠破壞。 [當時我們和不計其數的熱心人士一起努力了一年多](而當時的廠址如今因保留美麗而為地主經營為私人民宿”呼庭”) 海棠之後由於膠筏出入的便道損毀,絞車機處與海巡署建物受損而將出現300公尺的堤防。第九河川局新來的局長頗用心,既聽取漁民意見要堅固的堤防和消波塊,又顧及村長反對放消塊壞景觀(這位村長吳茂坤是以我先生教過3年的學生,深受我們影響,結果因為此言論引起某些當時贊成蓋電廠者不滿聚眾怒罵,我們覺得他好勇敢) 可能會折衷,採用水泥砌石及”隱藏式”(埋在地下)及”美觀”之造型石像(原住民造型)實在令人擔心這”兩邊都不得罪”的方法,因為我們對工程單位實在信心缺缺(美感及生態觀)所以向你請求關心此事。隨信附上我先生雍熙之說明(今日他回大陸工廠傳真來,我們8月初去水漣,看現場拍照並了解現況。)再次向您謝謝!

毀損房屋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ting0308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